局外人这个故事很简单,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因为杀人案件被送上法庭,最后却因为他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痛哭 而被判处死刑的故事。局外人这本书,被誉为存在主义和荒诞哲学的代表作。该书,是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荒诞哲学代表,阿尔贝·加缪先生早期的作品。一经发表,便引起世界文坛的震动。局外人作者加缪将《局外人》的主旨概括为这样一段看似荒谬却很现实的评论:“在我们这个社会,任何不在他母亲的葬礼上哭泣的人,都有被判处死刑的危险。”加缪的意思是说,书中的主人公之所以被判有罪是因为他没有遵守这个社会的规则,而非他的冷漠。其实个人观点来看,主人公默尔索并非冷漠,而是他向这个世界表达感情的方式不一样。
故事的主人公说实在的,实在是个很与众不同的人,朋友问他说,我做你的朋友好吗,他说,做不做都可以,他的女 朋友问他说
晚上,玛丽来找我,问我愿意不愿意跟她结婚。我说怎么样都行,如果她愿意,我们可以结。于是,她想知道我是否爱她。我说我已经说过一次了,这种话毫无意义,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大概是不爱她。她说:“那为什么又娶我呢?”我跟她说这无关紧要,如果她想,我们可以结婚。再说,是她要跟我结婚的,我只要说行就完了。
老板问他愿不愿意去巴黎,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只说去不去都可以,他好似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很冷漠,简直有些令人难以理解,据说,如果要理解“局外人”,最好能够理解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虽然说作品是可自存自立的艺术生命体,无须过分去构想与还原它的作者与时代的背景,可是,存在与虚无毕竟是《局外人》这部小说原生的血肉气息所在,后来人虽然可以以自己的气质去读、解,却终究像隔着玻璃在观望,何不妨暂离纯粹的文本鉴赏与艺术分析,而去“泛泛而谈”那“时代的精神状况”呢,况且,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毋宁说就是从那时候延绵至今的时代精神状况之一种,是很多人身在其中的水,温水煮青蛙的水,因此,读起《局外人》,难道没有一丝感同身受么,没有一种芒刺在背么,如果没有,大概是还没理解存在主义式精神状况的渊源,也还没经历过现代性里的虚无感吧。请问,你虚无么?
存在主义作为一种非唯理主义思潮,重视感觉,重视审美与热情,重视人的苦闷、忧郁与荒诞,带着一丝被现代机器压榨过的审美主义与浪漫主义,忧郁地意识与沉思于人的有限性,又进而强调一种存留在令人窒息的空间里的个体自由,通过体验、抉择与持着由绝望而来的希望所激发的行动力,义无反顾地走上西西弗的山坡,哪是什么上帝的通路,又哪是什么地狱的坎途,分明上升与下降都是一条“人之必死”、 “为死亡而存在”的独径。存在主义,说到底是一种危机哲学,一种幻灭而失望的哲学,一种积极虚无主义的哲学,现代社会生存方式、技术性秩序与其文化情景是其培养皿,一战、二战是其催化剂,是工业文明结出的带着霉锈味的精神之花,而《局外人》不过是这花中极为妖艳、诡秘的一朵。
对于虽然历经厄难,却尚未品尝够工业文明烂熟味道的我们来说,可能比较难理解,往往说是“神向往之”,也可能不过是缠绵于存在主义哲学、文学那缭绕、美妙的语言吧,至于什么存在主义,什么萨特,加缪,梅洛庞蒂,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了, 不是吗?莫尔索为什么而死呢,恐怕是因为这世界不够宽容的缘故,他之所以被判处死刑,并不是因为他的冷漠,而是因为他与众人不同,或许说是因为他的诚实,他不屑于撒谎,看起来好像冷漠呆板,但实际上却仿佛一点不在意自己的处境,在小说的最后,莫尔索面对前来要求他忏悔的神父,愤怒地说出了以下振聋发聩的独白:
“而我,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但是我对我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对我的生命和那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握。是的,我只有这么一点儿把握。但是至少,我抓住了这个真理,正如这个真理抓住了我一样。” “很久以来,我第一次想起妈妈。我似乎理解了她为什么要在晚年找一个未婚夫?为什么又玩起了重新开始的游戏。那边,那边也一样,在一个生命凄然去世的养老院的周围,夜晚就像一个个令人感伤的间隙。如此接近死亡,妈妈一定感受到了解脱,因而准备再重新过一遍。任何人,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再哭她。我也是,我也感到准备好把一切再过一遍。好像这巨大的愤怒清除了我精神上的痛苦,也使我失去希望。面对着充满启示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的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为了把一切做得完善,为了使我感到不那么孤独,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仇恨的叫喊声。”
就这样,一个沉默、冷酷、被动的反英雄以生命吹响了向荒谬反抗的号角。默尔索的悲剧的必然性,其实根源来自于社会意识形态对于某一个体不合常理的举动的一种道德绑架,也是一个巨大的,无可反抗的“善”的世界对渺小的“自我”的世界的一种剥夺,压迫。这是时代的荒谬所造成的,并非他个人的性情所直接导致的,或许与米兰昆德拉的媚俗差不多吧。其次,默尔索绝非一个冷漠的人。小说的第一句可谓妙绝:“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主人公默尔索并非冷漠,而是他向这个世界表达感情的方式不一样罢了。
我记得很久以前有看到过一篇文章,里面有句话评论梵高,那句话同样适用于默尔索:是的,这才是梵高真正的死因,对于这个寒冷的世界来说,他太过炙热了。局外人中默尔索说,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藏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解读起来,中国一句老话就够了:天地为炉兮造化功,阴阳为炭兮万物铜。曹禺先生也曾说过“宇宙正象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没有谁能逃脱社会与世界的范围。然而局外人虽然展现了荒诞世界,以及人们的无奈。但并没有颓废,绝望。加缪先生认为,逃避,是一种不恰当的处理外界,以及自身事务的方式。换来的,往往只能是暂时的安宁和妥协。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改造这个世界和社会。如何改造?先要融入,但要保持局外人的清醒与自我。加缪先生本意和初衷还是鼓励学者和有为之士积极入世。但有些人在这个过程中渐渐被同化了,彻底融入了这个荒诞的世界,甚至反过来维护这个荒诞的世界。原本是为了改变荒诞世界的局外人,却最后变成的围护荒诞世界的当事者。这就是加缪先生表达荒诞的更深层的本质。默尔索不同,他展现出他真正的自我,他拒绝隐藏自己的感受,这立刻使得社会觉得受到了威胁。举例来说,他被以惯有的方式问道他是否对他的罪行感到悔恨,他则回答说,他感到的与其说是悔恨不如说是烦恼。这正是他被判有罪的原因。“加缪的思考引出的问题是:第一,我们为什么觉得不同即是有罪,我们认为的善是否合理?第二,我们为什么放弃了真实和坦诚,说出虚假的事情,服从于体制?第三,谁有资格来审判罪人?如果你觉得很遥远,我们举个例子,为什么犹太人在德国有罪?为什么追随纳粹迫害犹太人?谁有什么资格迫害犹太人?
人生而自由,却常常生活在枷琐之中,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个世界对一点宽容,或许世界会少一点荒诞,少一点滑稽, 世界不停的在发展,我们所认为的,所坚信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吗,现在的正确与过去的正确恐怕不大一样,现在的正确与将来的正确恐怕又大不相同,美利坚的正义与非洲的正义恐怕天壤之别。不过这本书虽短,却意蕴深刻,我恐怕还没有读太懂,我还无法理解默尔索,无法理解他的行为逻辑与想法,无法理解他深沉的想法与痛苦,只是觉得世界应该宽容一些罢了,文学作品的欣赏恐怕与生活的经历息息相关,只能留在这里,以待来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