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P模式学习

Posted by jjx on June 9, 2016

MVP模式(Model-View-Presenter)可以说是MVC模式(Model-View-Controller)在Android开发上的一种变种、进化模式。后者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就算不熟悉也可能或多或少地在自己的项目中用到过。要介绍MVP模式,就不得不先说说MVC模式。

MVC模式

MVC模式的结构分为三部分,实体层的Model,视图层的View,以及控制层的Controller。

  • 其中View层其实就是程序的UI界面,用于向用户展示数据以及接收用户的输入
  • 而Model层就是JavaBean实体类,用于保存实例数据
  • Controller控制器用于更新UI界面和数据实例

例如,View层接受用户的输入,然后通过Controller修改对应的Model实例;同时,当Model实例的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需要修改UI界面,可以通过Controller更新界面。(View层也可以直接更新Model实例的数据,而不用每次都通过Controller,这样对于一些简单的数据更新工作会变得方便许多。)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要实现一个飘雪的动态壁纸,可以给雪花定义一个实体类Snow,里面存放XY轴坐标数据,View层当然就是SurfaceView(或者其他视图),为了实现雪花飘的效果,可以启动一个后台线程,在线程里不断更新Snow实例里的坐标值,这部分就是Controller的工作了,Controller里还要定时更新SurfaceView上面的雪花。进一步的话,可以在SurfaceView上监听用户的点击,如果用户点击,只通过Controller对触摸点周围的Snow的坐标值进行调整,从而实现雪花在用户点击后出现弹开等效果。具体的MVC模式请自行Google。

MVP模式

在Android项目中,Activity和Fragment占据了大部分的开发工作。如果有一种设计模式(或者说代码结构)专门是为优化Activity和Fragment的代码而产生的,你说这种模式重要不?这就是MVP设计模式。

按照MVC的分层,Activity和Fragment(后面只说Activity)应该属于View层,用于展示UI界面,以及接收用户的输入,此外还要承担一些生命周期的工作。Activity是在Android开发中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TA的生命周期的功能,所以开发的时候我们经常把一些业务逻辑直接写在Activity里面,这非常直观方便,代价就是Activity会越来越臃肿,超过1000行代码是常有的事,而且如果是一些可以通用的业务逻辑(比如用户登录),写在具体的Activity里就意味着这个逻辑不能复用了。如果有进行代码重构经验的人,看到1000+行的类肯定会有所顾虑。因此,Activity不仅承担了View的角色,还承担了一部分的Controller角色,这样一来V和C就耦合在一起了,虽然这样写方便,但是如果业务调整的话,要维护起来就难了,而且在一个臃肿的Activity类查找业务逻辑的代码也会非常蛋疼,所以看起来有必要在Activity中,把View和Controller抽离开来,而这就是MVP模式的工作了。

MVP模式的核心思想

MVP把Activity中的UI逻辑抽象成View接口,把业务逻辑抽象成Presenter接口,Model类还是原来的Model。

这就是MVP模式,现在这样的话,Activity的工作的简单了,只用来响应生命周期,其他工作都丢到Presenter中去完成。从上图可以看出,Presenter是Model和View之间的桥梁,为了让结构变得更加简单,View并不能直接对Model进行操作,这也是MVP与MVC最大的不同之处。

MVP模式的作用

  • 分离了视图逻辑和业务逻辑,降低了耦合
  • Activity只处理生命周期的任务,代码变得更加简洁
  • 视图逻辑和业务逻辑分别抽象到了View和Presenter的接口中去,提高代码的可阅读性
  • Presenter被抽象成接口,可以有多种具体的实现,所以方便进行单元测试
  • 把业务逻辑抽到Presenter中去,避免后台线程引用着Activity导致Activity的资源无法被系统回收从而引起内存泄露和OOM

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

  • Activity 代码变得更加简洁
  • 方便进行单元测试
  • 避免 Activity 的内存泄露

MVP模式的使用

首先来看两个Base接口类
BaseView与BasePresenter,两类分别是所有View和Presenter的基类。

public interface BaseView<T> {
    // 规定View必须要实现setPresenter方法,则View中保持对Presenter的引用。
    void setPresenter(T presenter);
}

setPresenter的调用时机是presenter实现类的构造函数中,如此View中的事件请求便通过调用presenter来实现。

public interface BasePresenter {
    // 规定Presenter必须要实现start方法。
    void start();
}

该方法的作用是Presenter开始获取数据并调用View的方法来刷新界面,其调用时机是在Fragment类的onResume方法中。

定义了契约类(接口)

使用契约类来统一管理view与presenter的所有的接口,这种方式使得view与presenter中有哪些功能,一目了然,维护起来也很方便。

public interface GirlContract {
    interface View extends BaseView<Presenter> {
        public void showMore(@Nullable List list);

        public void finishRefresh();

        public void showSnackBar();
    }

    interface Presenter extends BasePresenter {

    }
}

Activity或Fragment在mvp中的作用

Activity在项目中是一个全局的控制者,负责创建view以及presenter实例,并将二者联系起来。TaskDetailActivity 的onCreate()回调中创建TaskDetailPresenter 实例,TaskDetailPresenter 的构造函数中实现了View和Presenter的关联.

在Fragment或Activity中实现View接口,实例化Present实现类。

private GirlContract.Presenter mPresenter = new GirlPresenter(this);
public GirlPresenter(GirlContract.View baseView) {
        this.mView = baseView;
        init();
    }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 工程的整体架构和代码结构非常清晰(不再是所有的业务和逻辑都糅合在Activity、Fragment里了),易于理解和上手。
  • 由于将UI代码与业务代码进行了拆分,整体的可测试性非常的好,UI层和业务层可以分别进行单元测试。
  • 由于架构的引入,虽然代码量有了一定的上升,但是由于界限非常清晰,各个类和层的职责都非常明确且单一,后期的扩展,维护都会更加容易。

但以上毕竟是架构的Sample,是为了说明架构思想,因此有些地方我们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注意:数据库和网络的操作都应该放在工作线程,用户回退后需要取消网络请求、回调接口置为null等。

参考链接

浅谈 MVP in Android - Hongyang - 博客频道 - CSDN.NET

ANDROID MVP模式 简单易懂的介绍方式 - MOE STUDIO - 萌の軌跡・願いの叶う場所

Android官方MVP架构项目解析 - 简书

选择恐惧症的福音!教你认清MVC,MVP和MVVM - 安卓 - 伯乐在线